梭罗与庄子:中西大哲之间的思想共鸣(6)

2017-08-07 12: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搬山道人 手机版

  总之,梭罗与庄子都认为,在这种竞争社会中,人们拼命追逐身外之物,却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意义;人们追求成功,却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然的天性。

  因此,这两位思想家在否定世人的价值观念,批判世俗的生活态度的同时,又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按照自己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去追求他们认为是真正的、符合人的本性的生活。梭罗抛弃了被他认为是“不安的、神经质的、忙乱的、琐细的”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离群索居,到湖畔林中去寻找“真正的生活”,“以免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过非生活的生活。”(第八四页)“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同上页)而庄子则宁可做一只鲜活的乌龟“曳尾于涂中”,而不愿接受楚王的聘请去担任楚相,成为王者祭坛上失去生命意义的供品(《秋水》)。

  五

  那么,梭罗与庄子所追求的所谓真正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首先,它要求人们摆脱世俗的物质主义生活的束缚,以获得一种身心自如的自由感。梭罗希望人们“按照你的天性而狂放地生活”;“在一些我们从未漂泊过的牧场上自由生活”。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天放”,就是“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应帝王》”。梭罗告诉人们:“你不要再以手艺为生,应该以游戏为生”。而庄子也主张以一种“游”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虚己以游世”、“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尘垢之外”。而要想进入这种身心自如的“游”的境界,其人生的重心必然大大倾斜于精神性的方面,如梭罗所说:“我的整个生命是惊人地精神性的”。而庄子则主张“乘物以游心”(《人间世》);“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德充符》);“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所谓“游心”、“心意自得”,都是指一种精神性生活的自由。

  其次,这种人生态度自然也就要求人们对物质性的生活采取一种不介意的态度,宁可过一种简朴的、甚至是原始的,或即道家所提倡的那种淡情寡欲的生活。梭罗说:“不喝茶,不喝咖啡,不吃牛油,不喝牛奶,也不吃鲜肉。因此我不必为了得到它们而工作。”“简单化,简单化!不必一天三餐,如果必要,一顿也够了。”(第八五页)在他看来,物质上的贫穷并不意味着生活的贫穷。“你最富的时候,倒是最穷”,“尽管贫穷,你要爱你的生活”;“视贫穷如园中之花草而像圣人一样地耕植它吧。”“一个安心的人,即使生活在济贫院里,也会像在皇宫中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充满愉快。”(同上页)庄子书中描写的一些人物,也正是以这样一种态度来对待人生。像颜回那样“不饮酒、不茹荤”,全身心地沉浸于“虚而待物”的“心斋”境界(《间世》;像原宪那样“环堵之室”,“上漏下湿”,却仍然安坐其中,弦歌自娱(《让王》);像曾子那样,“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却仍然浩然高歌,声满天地(同上)。而庄子自己则是过着“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槁项黄馘”的清贫生活(《列御寇》)。其所以要如此,就是为了避免因追求身外之物而丧失生命本来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新人物
最新更新
历史
风云人物 |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 文史百科
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
后宫嫔妃 | 近代名人
野史秘闻 | 历史纪实
未解之谜 | 考古发现
将星传奇 | 抗日战争
古代战役 | 世界大战
神话故事 | 成语故事
诗词歌赋 | 古典名著
传统文化 | 风水命理
热点新闻 | 老照片
历史剧 | 历史今天
朝代
上古历史 | 夏朝历史
商朝历史 | 周朝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 秦朝历史
汉朝历史 | 三国历史
晋朝历史 | 南北朝历史
隋朝历史 | 唐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 宋朝历史
元朝历史 |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 民国历史
皇帝列表
夏朝皇帝列表 | 商朝皇帝列表
西周皇帝列表 | 秦朝皇帝列表
汉朝皇帝列表 | 三国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 | 隋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 | 宋朝皇帝列表
辽朝皇帝列表 | 金朝皇帝列表
西夏皇帝列表 | 元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 | 清朝皇帝列表
五胡十六国皇帝列表
南北朝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人物
汉武帝 | 刘解忧 | 冯嫽
胡姑 | 翁归靡 | 军须靡
惠文后 | 孝庄皇后 | 芈月
风四娘 | 萧十一郎 | 沈璧君
逍遥侯 | 小公子 | 连城璧
花如玉 | 杨开泰 | 秦始皇
孝庄钱皇后 | 谈允贤 | 朱祁镇
也先 | 朱祁钰 | 汪美麟
专题
古代美女
皇帝死亡之谜
和亲公主
皇帝
神兽
古代美男
一战成名
历史之最
秦始皇陵地宫
匈奴帝国
二十四节气
二战

投稿、联系站长:QQ529222374

鲁ICP备15044886号-1 乱历史 www.luanlishi.com 版权所有